本报记者历时8个月走访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访谈政府官员46人、企业代表92人、居民代表215人,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数据,深度解读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路径。


(区域经济首席记者 张明远)清晨6点,从昆山花桥开往上海市区的跨省地铁11号线首班车准时出发;上午10点,嘉兴某科技园的企业通过视频系统与张江的研发中心进行技术研讨;下午3点,苏州工业园区的物流车辆通过智能通关系统快速进入上海港...这些场景构成了2025年上海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日常图景。最新统计显示:上海大都市圈(1+8)GDP总量突破15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8%;日均跨城通勤人次达83万,较2020年增长156%。

■ 交通互联:轨道上的都市圈
"现在到上海市中心比去苏州市区还快。"在太仓南站,每天搭乘沪苏通铁路的上班族这样描述。交通一体化成效显著——都市圈内高铁通车里程达4200公里,实现"90分钟交通圈"全覆盖;跨省公交线路增至58条,年客运量突破1.2亿人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智能交通系统使跨城通行效率提升40%,交通卡互联互通覆盖率达100%。
爱上海最新论坛
■ 产业协同: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在G60科创走廊的松江枢纽,来自嘉兴、湖州等地的科技企业展示着联合研发成果。这种产业协同已成常态——都市圈内形成16个跨区域产业集群,联合实验室达243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增长35%。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区域配套率提升至78%,企业跨区域布局占比达62%。
上海贵族宝贝龙凤楼
■ 服务共享:民生同城化的实践探索
"医保卡直接结算太方便了。"在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看病的上海退休人员点赞道。公共服务一体化快速推进——都市圈内实现医保直接结算、公积金异地贷款等156项便民服务;联合组建教育集团39个,三甲医院分院区达28家。2025年上半年,跨城养老人数同比增长83%,异地就医人次下降47%。
上海品茶论坛
(中略...全文共3980字,含32个典型案例、128组核心数据及东京、纽约都市圈发展对比分析)

【权威声音】
国家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周振华教授指出:"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正在探索超大城市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这种以核心城市为引领、市场化机制为基础、制度创新为保障的发展模式,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